冬日里,登上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的闯王寨山举目四望,起起伏伏的山峦间,一条“土龙”时隐时现,沿着山脊向远处绵延,伴着呼啸的山风,仍显出莽莽雄姿。
这条当地人口中的“土龙”,便是经考古实证的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比众所周知的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还要早400余年,被相关学者誉为“中国长城之父”。
《汉书·地理志》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而率先修筑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土之处,筑土为城,无土之处,垒石为固,构建起一项宏大而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
2008年至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多地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古发掘,历时十年,重新勾勒出南阳盆地北部边缘、东部边缘上楚长城的分布线路和防御体系。
“依据考古发掘情况看,楚长城本体遗存内出土遗物时代最早可以到春秋时代中期。”长期从事楚长城资源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一丕表示,目前已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楚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阳市、驻马店市,总长达383公里,是由人工修筑的绵延较长距离的墙体、关隘、城址、烽火台、兵营遗址、古代道路以及自然山险、自然河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防御线。
楚长城也是目前国家认定的早期长城中位置最靠南的,是唯一一个位于秦岭—淮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上的早期长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气候,形成了楚长城特有的建筑构造。
“考古发现,楚长城人工墙体底部,有大规模堆积炭化木棍,或在石块层里掺杂炭化木棍的现象。这种炭化木棍系人工烧制而成,具有防潮和除湿的干燥作用。”李一丕说,这在中国已公布的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案例。
据了解,楚长城叶县段是目前河南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楚长城遗址,绵延60余公里,有烽火台1处、兵营遗址1处、墙体遗址19段、关城多座。
近年来,楚长城叶县段相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楚长城的重要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我们将在做好楚长城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有力有序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叶县段)建设,以楚长城为主线,搭建‘核心展示带、形象标志点、文旅融合区’的空间骨架,对区域内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串联,让长城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曹国朋说。
两千余年时间过去,楚长城依旧横亘在伏牛山余脉之上,看日升日落、人来人往。楚长城脚下,不少当地人还主动担任起长城保护员。
“这楚长城,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中国文化。”当地村民李丙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