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Forrest Gump》
众神的饮品——巧克力的起源
巧克力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中美洲。玛雅人最早开始种植可可树、加工巧克力原料——可可豆。可可豆本身是红褐色的,藏在一个个外表像淡棕色凉瓜的可可果内。考古学家在玛雅族的遗迹中曾发现过描绘有可可树的陶器。另外,玛雅人的象形文字中,也有记录用杵研磨可可豆的场面。2007年美国考古学家在现今中美洲北部洪都拉斯,发现了一个距今3100多年的陶制器皿,并在器皿中发现了化学物质可可碱的残渣。

可可的印第安语发音就是源自于古老的玛雅语言, 原意就是「可交换」的意思,可可豆在玛雅文明中扮演者货币的角色。100个可可豆可以换一个奴隶,可见可可豆在当时的购买力惊人。
后来同属美洲文明的阿兹特克族如同玛雅族一样,把可可豆当作制作饮料的原料,将烘焙后磨碎的可可豆溶于水中,再往里面加上玉米粉、辣椒、香草等,使用专用的打泡器打出泡沫后饮用——个中滋味,读者自行脑补。在祭祀的时候,可可饮料会作为人血的替代品,献给神灵。这种饮品学名为Theobroma,族人称为「Xocoati」或「chacauhaa」,意思是『众神的饮品』。在阿兹特克帝国,饮用可可豆制成的巧克力饮料是身份高贵的王公贵族以及战士的特权;据说阿兹特克帝国最后的国王蒙特祖玛二世特别喜欢这种可可豆做的饮料,每天都用他的黄金酒杯大量饮用。

科学研究证明,巧克力含有可可碱,对多种动物有毒,但对人类来说,可可碱是一种健康的反镇静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强兴奋等功效,可可含有苯乙胺,能够使人有恋爱的感觉。可可碱同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肌、利尿、增强骨骼肌的机能以及松弛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咳嗽的症状,其疗效胜过普通的感冒药。
欧洲人与可可豆的相遇
欧洲人中最初看到可可豆的是哥伦布一行人,记录他第一次航海过程的《哥伦布航海日记》中曾描述了当时的状况。1492 年在该书的注解中,有一条“(碗中放入的可饮用的树木果实是)可可豆”,而当时的哥伦布并不知道这种树木果实对原住民来说具有怎样的价值。

几年以后,西班牙贵族赫尔南·科尔特斯爵士带领着几百个火枪手再一次登上美洲大陆。这回这帮殖民者却被玛雅人当作神,不仅给殖民者们食物,还给他们玛雅社会最高贵的饮料——一种用可可豆发酵酿制的饮料。因为,在玛雅人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好战之神德兹卡却波卡用计赶走了慈善的羽蛇神,含恨而去的羽蛇神在离开时发誓要重返故地,夺回他应有的地位。羽蛇神的图腾形象就是,皮肤白皙,大胡子,长长的鹰钩鼻——典型欧洲人的形象吗。当西班牙人科尔特斯来到中美洲时,玛雅人都把他看成了归来的羽蛇神,对其热烈欢迎。引狼入室的玛雅人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征服。
第一个往巧克力饮料中加糖的人
胜利的科尔特斯将巧克力饮料带回了欧洲,一并带回了神奇的故事。经过神话故事和冒险经历的包装,再加上可可豆的稀缺性,巧克力饮料很快就在欧洲贵族圈流行起来。
在一开始的时候,西班牙人并不习惯喝这种巧克力饮料。据说第一个往巧克力饮料中加砂糖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他发现,将砂糖与巧克力饮料混合以后,巧克力从一种只有苦味的饮料变成了一种甘苦相融、比例完美的魅力饮品。
当时的砂糖都是甘蔗的原产地印度所生产的,每次进口砂糖时,货物都要从伊斯兰国家经过,每次经过都必须支付高额的税金,因此,当砂糖抵达欧洲时,价格都居高不下。可可豆由中美洲进口,砂糖由印度进口。因此这两样东西都价格不菲,只有上流阶级的贵族才能享用。饮料的滋味自不必说,也没有比这更能炫耀自己身份了。

刚开始西班牙把巧古力视为国家机密,并着手在殖民地建立可可种植场,垄断了早期可可豆的进口,将可可豆的制作工艺隐瞒了近一百年。后来一名负责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侣,将饮用巧克力一事泄露,自此香甜的巧克力才在欧洲掀起狂热。
巧克力饮料风靡法国宫廷
1615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西班牙公主安妮• 达• 奥特里奇结婚。由于公主早已养成饮用巧克力饮料的习惯,于是她带着昂贵的可可豆嫁到了法国。
然而巧克力饮料完全风靡法国宫廷是在1660 年。同样来自西班牙的公主玛丽• 泰蕾兹嫁给了有着“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她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呈献给路易十四。与她随行的甚至还有专职为公主制作巧克力饮料的女仆。从此,巧克力成为路易十四宫廷中最高级的饮料,开始流行于上流社会。 路易十四执政时,在凡尔赛建造了豪华宫殿,宫廷文化进入全盛时期。玛丽• 泰蕾兹在世时,在所有的皇家例行活动和接见等正式场合,她都会用巧克力饮料宴请客人。如此一来,到17世纪60年代末,巧克力饮料不止是在西班牙,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贵族阶级之间也广为流行。

欧洲各国亦开始在他们的殖民地上种植可可豆,可可豆的供应量不断上升,巧克力渐渐流行于欧洲的贵族家庭。1569年,教宗庇护五世宣布饮用巧克力并不违反禁食,使巧克力成为贵族及僧侣在禁食期补充营养的饮品。
巧克力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全球第一间巧克力屋于1657年在伦敦开业。可是当时可可豆仍然非常昂贵,只有富裕的上流人士才有经济能力享用。
17世纪中期,随着法国人Doret改良了蒸汽引擎,手制巧克力进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阶段,巧克力价格大幅下降。
1706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献给康熙皇帝,却因为没有啥疗效被深深嫌弃了。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赞为“富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
1828年,荷兰的Coenra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这种VanHouten的碱式加工法(后来被称为"荷兰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如今,碱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称为荷兰巧克力。
巧克力的固体雏形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
19世纪末期,巧克力历史上出现两次革命性的突破。1847年,英国人Joseph Storrs Fry将糖及可可油加入可可粉,制成柔滑的块状食用巧克力。1876年,瑞士的Daniel Peter把牛奶加入巧克力,发明制造出味道更佳的即食牛奶巧克力,成为今日巧克力的雏形。

刺激美国巧克力工业发展的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军需团委托许多美国巧克力制造商生产20-40磅的巧克力块,运到战场的基地。这些巧克力块被切成小片,分发给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士兵,鼓舞士气。
爱情的象征
这种美味零食,是怎么被赋予爱情的光环呢? 一切都要归功于商业营销。
1868年,英国巧克力公司吉百利Cadbury,创造了Fancy Boxes, 一款为情人节创造的,包装精美的心形巧克力盒 。作为营销天才,吉百利将丘比特和玫瑰花蕾放在心形盒子上:巧克力被吃掉后,情人可以使用这些漂亮的盒子保存情人的头发和情书作为纪念。

美国的好时则在1907年开始生产泪滴状的好时“亲吻”(Hershey’s Kisses)巧克力,其广告也与爱情相联系。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玛氏公司,给旗下的德芙巧克力来了一段凄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说20世纪初,卢森堡的芭莎公主和宫廷甜点师默默相爱,但因为身份悬殊不能在一起。芭莎公主因为政治联姻嫁给了比利时王室,而甜点师用巧克力写下“DOVE”四个字母,意思是“Do you love me?”

巧克力已经走过了至少3000多年,最初它静静的藏在中美洲密林,作为玛雅人的神树和宗教祭品。后来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推动下,巧克力饮料走向了世界。今天,它最终走下神坛,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健康美味零食和情人间的最佳礼物。
Tips:
由于巧克力在其制造过程中所添加的物料成分不同,从而也造就了它多变的种类。目前市面上的巧克力,大约可分为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 此类巧克力,牛奶及可可的味道並重。
黑巧克力 牛奶成分少, 糖分 较低,可可的香味浓郁。
白巧克力 不含可可粉,仅含巧克力油脂及牛奶,因此为白色。
下面的公式描述了三种巧克力的成分:
黑巧克力=可可脂+可可粉+糖;
白巧克力=可可脂+牛奶+糖;
牛奶巧克力=可可脂+可可粉+牛奶+糖
经常摄入含可可的食物和饮料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有益的影响,包括对血压、胰岛素抵抗、血管和血小板功能。可可和黑巧克力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每天吃巧克力可以降低中风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