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路是我们最多的躯体活动,有人说“身体好不好,看鞋就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某些地方磨损很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可以肯定地说,是鞋底受力不均引起的,这取决于我们站立与走路的姿势。现行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课文《口耳目》引用了 古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风俗礼仪的句子,这是古人对于人的良好行为姿态的一种标准,对我们的站、坐,行,卧等日常活动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可见这些日常活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据美国 的一项统计显示,超过60%的腰腿疼痛是由错误的走路姿势导致的。你重视过自己的走路姿势吗?
人从出生后学会走路开始,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行走,大多数父母往往只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孩子的走路姿势,导致孩子从小形成了不正确的走姿,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特别严重的内八字或外八字也许会引起大人们的关注,有一定认知的父母会主动求医,寻求医疗干预,大多数父母对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会选择顺其自然,成年后导致孩子腿型难看,形象不佳,甚至因此而引发一系列疾病。除了这些外观有明显缺陷的情况,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走路姿势很美,但是我们的走姿真的正确吗?
正确的走路姿势:首先上身保持笔直,核心收紧,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脊柱伸直;其次,前腿膝盖要保持伸直,上体稍向前倾,后腿蹬地用力。迈步时脚跟先着地,再将身体重心移到脚尖,让前脚掌着地,均匀地接触地面,身体的力线要垂直于地面,脚尖指向正前方,不要迈内八字或外八字,脚的前后、左右要达到平衡,双脚分开的距离与骨盆相同,臀部发力带动大腿;最后,双臂摆动也很重要,摆臂与脚的动作相对应,两者 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不必太紧绷但也不能太放松。
走在大街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家的走路姿势千姿百态,绝大多数人都存在走姿不正确的情况。如果人在行走时,足底不能均匀地接触地面,足的前后部、内外侧用力不均,足部肌肉运动不协调,会出现足外翻、足内翻等足部畸形。足部相当于人体这座大厦的跟基,跟基偏了,整座大厦还能规正吗?“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决定结构”,足部筋骨结构不正常,力线不正确,足的负重不平衡,时间久了,会引起腿部内外侧的肌群活动不协调,出现偏废偏用的情况,肌肉活动的不协调性逐渐累及到膝关节,导致膝关节的功能异常,进而牵拉躯干部的肌群,肌肉不协调的牵拉而发生骨架的位移,出现高低肩,长短腿等外形上的变化。仅仅是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体的骨骼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肌肉的不协调运动进一步会牵扯到人体的大梁~脊柱,导致脊柱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出现脊柱侧弯、驼背等,如遇外加因素的作用,很容易引起椎间盘的膨出,甚至突出等。脊柱周围的脊神经受到位移的影响,会引起其支配的躯体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出现障碍而引发不适感,甚至引起疾病。
根据正确走路姿势的特点,正常情况下,鞋跟后外侧以及脚掌五个脚趾所对应的区域会出现磨损,且双侧相差不大。但是如果是以下几个地方磨损严重,就要注意了:如果前脚掌磨损严重,可能存在踮脚走路的情况;如果脚底外侧磨损严重,可能是由于外八字走路造成,也可能是因为高弓足这个疾病所导致;如果鞋底内侧或者中间磨损严重,可能因为足弓消失造成的,比如扁平足等。
临床发现一些脊柱出现问题的患者,在进行进一步检查时,往往会发现其足部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笔者写此文章之意,在于提醒大家从现在开始,重视自己的站立和行走姿势,定期检查自己的鞋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走路时,脚掌的前后左右都要均匀发力,那样会使你的腿变得又瘦又直,并且会阻止各种筋骨病的发生。为人父母或长辈,请从小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