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涵义就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投入量的差别来分配企业的生产成果。在这里,第一,作为分配的主体是劳动者,而且是劳动所有者;第二,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企业的生产成果,在这里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第二,按劳分配是所有参加生产劳动的员工全部参加集体生产成果的分配,以此来满足劳动者对消费需要的满足。因此,这里的生产成果已经是一种消费价值形式,而不再是剩余价值形式。也就是说,按劳分配标志着一种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一一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投入量的差别来分配集体生产成果的分配制度,这里所体现的权利只能是劳动者的权利,即“谁劳动谁所有”的劳动所有权。
按劳分配得以实现的第一个条件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事实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的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所谓的资产所有权或产权失去了意义,从而为劳动所有权的体现创造了可能。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不仅消灭了资产阶级,而且同时也使资产所有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一同消除了。资产阶级及其权利要求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已经消失或消除了。
按劳分配得以实现的第二个条件是必须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劳权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对产权制度的否定一一即既否定资产者的生产主体地位,同时也否定资产者的权利要求的基本制度。
因此,按劳分配客观上只能是劳动者的权利要求,而且是劳动所有权的权利要求,是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权利要求。